【產業動態】金屬中心成功研發的水下無人載具,克服人力限制堪察海底水下基礎狀況

循環經濟 高雄雙展亮點

 經濟日報 / 記者林政鋒/高雄報導
 

「2022高雄自動化工業展與高雄國際儀器化工展」昨(11)日登場,金屬中心的循環經濟化腐朽為神奇,以及儀器公會推動儀器產業在地化、落地生根的熱忱,都令人印象深刻。

 

金屬中心董事長林仁益指出,產業需要什麼,金屬中心就協助解決、滿足產業需求。當前有多項重點項目,包括循環經濟再利用,成功將蚵殼、大理石切割粉末等廢棄物回收,利用3D列印技術做成漁礁,已成功舖設在北海岸沿線,對海洋生態養護保育做出貢獻,遭嚴重風蝕的野柳知名女王頭,利用該技術重建可能成真。

 

林仁益並在現場親自展示,透過3D列印刻畫出淡水景點的立體版畫,可讓盲人經過點字效果,經由觸覺體驗美麗風景。

 

此外,金屬中心成功研發的水下無人載具,應用在離岸風電產業,可以克服人力限制堪察海底水下基礎狀況;無人機監測則應用在橋梁、高空鐵塔監視等,都相當便利。

 

林仁益說,金屬中心研發的高附加價值醫療器材應用也趨於成熟,結合導航系統在脊椎手術應用上,可一次處理三節脊椎,而且更精準。利用廢鋁發泡產生的吸音、隔熱、抗震效能,甚至可以滿足軍事工業需要,展現競爭優勢。

 

儀器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羅文正表示,國內推動工業4.0、AI人工智慧,過程中各類儀器扮演關鍵角色。但台灣儀器產業多是代理,國家的教育體系沒有「儀器科系」,傳統都是儀器進口後再學習,隨著國內產業升級,產學須深化合作。

文章轉載於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41/6306659?from=udn-catelistnews_ch2

2022/5/12

以文化為心,創意為魂,科技為魄